2022年,公司開拓了高頻壓力監測現場服務新領域,自主研發了高頻壓力監測設備,在浙江油田、大慶油田、長慶油田等現場進行安裝,并開展壓裂停泵解釋和燜井返排分析,實現了壓裂返排及采油全過程遠程監測與分析,得到了油田的一致肯定和認可,解決了國外技術卡脖子問題。
2021年,公司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在自主知識產權、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成長性指標等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順利通過安徽省2021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第四次復審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19年,我公司靠著近20年積累的堅實科技實力和優質客戶資源,以及穩固的主營業務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獲得市場青睞和客戶的肯定,成為安徽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專板掛牌企業之一,證券代碼:630410。
2018年,公司憑借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的管理體制以及穩定的發展狀態,順利通過安徽省2018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第三次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18年,公司“辰工致密油氣生產數據分析軟件”、“辰工縫洞型油藏試井分析軟件”兩個產品先后取得專業部門出具的查新報告和產品鑒定測試證書,最終榮獲了安徽省新產品證書。
2018年,公司“辰工射孔優化系統V3.0”、“辰工生產數據分析軟件V1.0”、“辰工數值試井分析系統V3.0”三個軟件通過安徽省軟件行業協會的中國軟件產品評估,榮獲軟件產品證書。
2017年,公司“辰工WITSML數據發布系統”和“辰工壓裂施工數據解釋分析軟件”兩個產品獲得安徽省新產品證書,同時公司被評為2017年度合肥高新區優秀企業,榮獲技術品牌獎。
2016年8月,公司取得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和服務市場準入證和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市場準入證。
2015年6月19日,我公司憑借不斷完善的體制、自主創新能力、多項軟件著作權及專利,經過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公室專家評審,最終順利通過安徽省2015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第二次榮獲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14年9月,我公司在安徽省軟件行業協會組織的優秀軟件企業、優秀軟件產品評選活動中,“辰工試井分析系統V6.0”再次榮獲“2014年度優秀軟件產品”稱號,公司再次榮獲“2014年度優秀軟件企業稱號”。
2013年,我公司在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舉辦的“2013年度軟件產品推優”評選活動中,“辰工試井分析系統V6.0”榮獲“2013年度優秀軟件產品”稱號,這已是連續三年獲年度優秀軟件產品稱號,并最終榮獲“中國優秀軟件產品”榮譽稱號。
2012年7月,我公司“低滲透高含水油氣藏生產動態計算平臺”項目獲得國家創新基金。
2011年12月,我公司在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舉辦的2011年度評優活動中,榮獲2011年度“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稱號。
2011年9月,我公司在2011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復審中,憑借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的管理體制、多項著作權、良好的市場前景,順利通過安徽省第一批的高新技術企業復審。
2010年12月,我公司在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舉辦的2010年度評優活動中,榮獲2010年度“先進單位”稱號。
2009年7月,我公司自主研發的“辰工石油勘探繪圖平臺軟件V2.0”再一次以最多票數榮獲“2009年度安徽省優秀軟件產品”稱號,這已是該軟件連續三年獲得這一榮譽,并最終被評為“安徽省優秀軟件產品”。
2008年12月,我公司憑借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的管理體制、多項知識產權和良好的市場前景,通過層層篩選,最終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07年10月,我公司研發的“油氣數據現場采集傳輸解釋一體化軟件平臺”項目榮獲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6月,我公司研發的“石油勘探與開發評價計算軟件”榮獲2007年度國家創新基金,這充分顯示該項目有較高創新水平和較強市場競爭力、有較好的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7年5月11日,“基于分布式油氣數據的產能優化研究與實現”項目通過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基于我國油氣地質條件的產能優化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6年12月3日,“油氣數據現場采集傳輸解釋一體化平臺軟件”通過成果鑒定。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江蘇油田等專家在認真聽取項目組匯報,并詳細觀察軟件演示后,一致認為該項目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4年—2005年,作為主要的發起單位之一申報“安徽省大型工程軟件工程研究中心”,并被批準為安徽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2003年5月,申請加入安徽安貝爾集團成員單位獲批準。
2002年12月,申報軟件企業,獲省信息產業廳批準。
2001年9月,申報安徽省科研單位,獲省科技廳批準。
2001年5月,公司為安徽省路橋試驗檢測站開發了《橋梁實時檢測及養管軟件》,并在安徽銅陵長江大橋上運行。該系統提供技術指標準確、性能穩定,證明公司在大型工程軟件開發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
公司成立之初,股東自籌資金并接受大慶油田的多項定制軟件開發。